<<  < 2014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思维缜密,扬我青春睿智  

逻辑无缝,编织议论天衣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中 向玉洪   

公 理 

众所周知,叙事之文以事取胜,议论之文以理取胜。何为理?即客观规律。在议论文中主要体现为事物之间的联系。谁准确而深刻的揭示了这个联系,谁的“理”就最具说服力。因而,议论文在说理上追求的至境就是逻辑严密,犹如无缝天衣。在表达效果上一定是可攻可守。攻,直击肯綮;守,无懈可击。

 

症 状 

经详查,绵阳三诊、成都三诊等考试,我辈少年在考场议论文写作上有逻辑之漏,所以说服力欠缺,给阅卷人以“口实”而不得高分,以致一些写场高手“屈居下僚”。我辈以天下为己任,志当拿云,岂能犯此低等错误!现将此类错误分条梳理如下。

一、硬贴标签。把中心论点(中心词、中心句)当成标签,简单而生硬的贴在事例之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事例材料积累不足,临时充数;或者有一个很好的材料,却不善于分析提炼,不善于简练的表达。下面是绵阳三诊作文(二选一命题作文,“真实最好”或“真实未必最好”)考生语句摘录。

1、杜甫,身处乱世,无视个人困苦,忧国忧民,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虽力有不及,但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好的。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出真实的好来。

分析:叙述杜甫事例之后,并未揭示出“真实”在哪里,只是把这一中心词硬贴于后。

修改:(画线句可改为)彰显善良的真实人性,杜甫忧国忧民,一代诗圣万古传扬。

2、王菲复出,嗓音大不如前,只得停止演唱。但她潇洒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正是因为她的真实保留住了她“歌后”的美名。

分析:“因为她的真实”具体是指什么?概念的内涵空泛,因而论述乏力。

修改:直面错误,以诚实的美德赢得观众的赞扬;若以谎言掩饰,岂不让“歌后”蒙尘?真实最好!

3、陶渊明因为真实,从而为世人称赞;李白因为真实,所以游遍天下成就诗仙;司马迁因为真实,从而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分析:把“真实”当作标签简单贴于因果之间,难以让人信服。

修改:陶渊明坚守真实自我,不矫情伪饰,不违背内心而与世沉浮,因为真实,从而为世人称赞;李白坚守自由洒脱天性,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哪怕“天子呼来”也不理睬,让一切爱好自由的人们大呼“痛快”。是真实成就了一代诗仙。司马迁直面人生之奇耻大辱,哭泣只是瞬间,灾难已经发生,与其萎靡不如把振奋凝固为永恒,因为真实,终著成“史家之绝唱”。

4、(夫妇旅游,轮船将沉,救生艇只能再多载一个人。丈夫毫不犹豫的跳了上去。)之后知道妻子患有绝症,家中有孩子,我才明白这才是最伟大最真实的爱。

分析:这“最真实的爱”究竟体现在哪里?

修改没有半句虚情假意的推让,只有心有灵犀的默契,因为他们知道,家中孩子尚小,留下患有绝症的一方,非但对抚育孩子无益,还会成为负担。他们用真实谱写了悲壮而伟大的爱情。

5、邰丽华成功了。她用自己的坚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她,一个毫无包装的她。所以,我们应该真实的面对自己的一切。

分析:何为“真实地面对”?

修改:面对上帝施舍的苦痛,邰丽华想哭就哭,不过,哭过之后要笑,人生就这样真实,哭过笑过,生命臻于磅礴。                                                                    

6、真实最好,让人领略沿途优美的景致。李清照的真实在于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在于她“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苦。陶渊明的真实,在于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在于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追随。李白的真实,在于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在于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厚重。他们的真实让一些看似平淡的东西变得不平淡。

分析:“真实”与“豪迈”“闲适”“追随”“志向”“厚重”有何区别?

修改:真实最好,让人领略沿途优美的景致。李清照是一个普通而伟大的女性,她有少年时“沉醉不知归路”的天真烂漫,有国破家亡时“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苦,也有身处离乱时代“生当作人杰”的豪情。真实而残酷的现实没能击垮诗人,只是丰富了她的阅历,充实了她的题材。迎来送往、尔虞我诈的黑暗官场是摆在陶潜面前的真实,它犹如苦口良药,治愈了诗人的浮躁,最终回归于“采菊东篱”的闲适。皇上昏庸,臣子奸佞,盛唐幻影之后的真实直刺李白的灵魂,使诗人彰显自由之性,发出“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呐喊,行走于良心之上,彻底摆脱“事权贵”的枷锁。                                                                  

7、……将真实的周立波完完全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分析:“真实的周立波”,难道有假冒周立波?语焉不详,简单嫁接,不知所云。

修改:《壹周立波秀》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皆因周立波敢于站在正义善良的立场,作人性的代言人,发群众之真实心声                                                                    

8、真实就是钱学森的跨越艰难险阻,越洋归国,为祖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分析:这样的“就是”很是费解!

修改: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身处异国的游子怎不思家?钱学森是常人,自然有人之常情,越洋归国,为祖国发展尽心尽力,因真实而平凡,因平凡而伟大。                                                                    

9、齐王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作最真实的自我,让群臣吏民进谏自己的过错。不仅做到了真实的自我,更充分的提升了自我

分析:什么是“真实的自我”?

修改:纳谏如流,立身行事自然就可立足真实的现实,治国就能有的放矢,使齐国迅速强大。是真实让齐王创造“战胜于朝廷”的神话                                                                    

10、真实之勇,助我们攀登高阶夺取成功之花。

分析:“勇”还有真假之分?

修改:勇气源于追梦。追梦者因为不愿把梦想当成豪言壮语写在笔记本,也不愿把梦想当做标签贴在脑海里,他们要用切切实实的行动把梦变成现实。真实的土地,才能有丰收。

11、真实最好,真实是那青崖间与白鹿为伴,造访名山大川的痛快,也是那三分酿作月光,七分化为剑气的豪情。

分析:这样阐述“真实”的内涵,费解!

修改:真实最好,守住率真的自我,你便可与青崖间的白鹿为伴;真实最好,守住率真的自我,便可尽享名山大川的痛快;真实最好,守住率真的自我,也可一展三分化为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的豪情。

12、梅,因为真实得以临寒独放;莲,因为真实得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英雄,因为真实得以傲视群雄,流芳百世。

分析:这个“因为真实”很是抽象,很是空泛,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修改:梅,不改傲岸高洁之本性,因为真实而凌寒独放;莲,坚守本真,不因环境不好而同流,也不因环境优越而高傲,因为真实所以无论“处淤泥”还是“濯清涟”都亭亭玉立,不蔓不枝。人,笃守一个信念,执着一个目标,因为真实自会卓越于世。

二、强加因果。

1、“毒胶囊”“毒黄瓜”的出现,会危害我们自身的安全。所以,只有真实才是最好的,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人。(绵阳三诊作文)

分析:难道说“毒胶囊”“毒黄瓜”是不真实的吗?如果说,“毒”是不真实,不真实有害,就能推出“真实最好”的结论吗?(稍微有一点逻辑知识的同学都知道,原命题真,否命题未必真)

修改:制假必然违背科学,自会危害健康。真实才是最好!

2、《拥抱自然》(成都三诊作文:看漫画“春天来了放风筝”,一孩子站在城市高楼密集的房顶放风筝)开头:古代,仁人志士追求自然;而今,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自然遭到破坏,人类的心灵的寄托无处可寻,心灵的风筝更是无处可放。所以,人应该学会拥抱自然,时代更应学会拥抱自然。

分析:“学会拥抱自然”了,自然就不会遭到破坏了吗?

修改:所以,保护环境,心灵的风筝才有飞翔的天空。

3、我憎恨虚伪,所以真实最好。(绵阳三诊)

分析:你憎恨的东西就不好吗?再说,虚伪不好,能推出“真实最好”吗?(违反逻辑: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未必真)

修改:虚伪最大的能耐就是掩盖。生长在亚马逊河流域那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广袤的沼泽地带的日轮花外表娇艳迷人,可是它会和黑蜘蛛联手吃人。如果你被其迷人的外表蒙蔽,那的悲剧很快就会到来。我憎恨虚伪,真实才是最好!

三、简单归纳。为了阐述某个分论点,因为事例积累不足(实际上往往是茶壶煮汤圆——有货倒不出,积累还是比较丰富,只是不善于发散思维、灵活运用),所有只能用一个事例,然后一句分析。这种“1+1=1”(即一个事例,一句分析,一个分论点)的论述,采用简单归纳法,显然是很片面的。

比如,某中学201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一)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何为保守?不就是因循守旧,反对新生事物吗?(林肯)

大多数人是保守的,不轻易相信新事物,但能容忍对现实中的众多失败。(卡莱尔)

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汉·杨雄)

有这样一个论述层次:

创新造就激情(应为“激发”)。很多事,并不难,只是我们暂时地迟钝(费解),固守原来的方式,没有以正确的方式来做它罢了。一个男孩与父亲在球场上散步,他看见篮球框,一群人打篮球却要有专门的一人踩着梯子为他们去篮球,因为篮球筐有筐底,于是,他奇怪地问爸爸:“为什么他们不锯掉筐底呢?”一篮球运动员从他们身边经过,听了他的话,便立即找来锯子,锯掉筐底。从此,篮球场上多了喧嚣与激情;生活并不难,只是多了筐底而已,锯掉它,让激情盛放(“盛放”是生造词)。

分析:姑且不说语言表达上疙里疙瘩的情况,也不说此例用来论述“创新激发激情”妥不妥的问题,单说这种论证方式就有很严重的问题,这是典型的简单归纳错误。

修改: 创新激发激情。教育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神州,可是很多教师依然我行我素、故伎重演,课堂上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无视学生主体,继续着祖传的“填鸭式”故事。这种老套的方法,岂能受到学生欢迎?难怪很多课堂要“万马齐喑”了。不是学生没有激情,而是我们一些为人师者不知创新、激发无方啊。如果,篮球架的球圈依然是一个有底的筐子,岂能有赛场上激情喷发的人群?岂能有篮球事业的快速发展?如果,荧屏上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岂能有观众的激情?如果,一个酒店的菜谱,老是那几个品种,岂能调动食客舌尖上的激情?如果比尔盖茨,不知创新,岂能走出微软的新天地?岂能创造世界一流的企业?太多的事例,都说明一个道理,创新是激发激情的不二法门。

四、转折不当。或者本无转折,却强加转折;或句序颠倒导致前后失联。以下是成都三诊作文。

1、(《被经济淹没的大自然》)被经济淹没的大自然在哭泣,但它的泪是酸的。从古至今,大自然被逐渐破坏,但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下文写保护环境)

分析:本段欲阐述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可是这样的转折,你是否有坐过山车之感?

修改:经济发展固然不错,但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留一片蓝天白云》“题记”:蓝天白云,令人心旷神怡,但是你还能随处可见这蓝天吗?

分析:这样的转折,如玩蹦极,一不小心,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把,然后就失去知觉。

修改:蓝天白云,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在雾霾遮天蔽日的今天,你还能随处看见这蓝天吗?

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则是对此标志的打磨。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合理地把握,若处理不当,导致城市化不合理,则受伤的还是自己。

分析:本是转折,却误用了表示肯定的“当然”。

修改:把“当然”改为“不过”。

五、自相矛盾。前后文或一段(句)之内,因为概念不清或观点相对(反),而造成不一致甚至矛盾。

1、土地都要消失了,这是今后最恐怖的预言。

分析:“预言”不是“要消失”;既是“预言”,自然是“今后”了。

修改:蓝天不再,土地消失,这是对人类最恐怖的预言

2、真实,不总是给人希望,它让人绝望。

分析:“不总是给人希望”, 就一定“让人绝望”?

修改:在“它”和“让人”之间加“有时也会”

3、(前段末)真实未必最好。……(后段末)真实不是最好的。

分析:“未必”不等于“不是”,前后不一致。

修改:把后分句“不是”改为“未必”。

4、(首段提出的中心论点)让改变与固守同在。……(第一个分论点)改变,让国家富强。……(第二个分论点)改变,让个人辉煌。……(第三个分论点)坚守,让社会美好。

分析:纵观这个论证结构,一眼可以看出它前后的逻辑漏洞。既然是“同在”,怎能分开论述呢?

修改:……(第一个分论点)改变与固守同在,让国家富强。……(第二个分论点)改变与固守同在,让个人辉煌。……(第三个分论点)改变与固守同在,让社会美好。

六、夸大其词。阐述不讲分寸,就会授人以柄;或者缺乏必要的情景限定,以偏概全。下面是绵阳三诊作文中摘抄的例句。

1、在今天的社会,假象无处不在。

分析:“无处不在”太绝对,明显属于夸大其词。

修改:把“无处不在”改为“大有泛滥之势”

2、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当今社会,……

分析:“当今社会”是一个集合词语,包含的面很广。

修改:在一些人贪婪成性、道德沦丧的当今社会。

3、真实未必最好,为何?原因很简单。越真实的人越容易让人看透,越不懂的保护自己。

分析:首先,“越……越……”的说法欠妥,难不成“真实”还有程度之分?其次,这样阐述容易给辩手(读者)留下可击之“懈”,真实的人容易让人看透,怎么不好?虚伪的人就不容易被识破?虚伪(虚假)就好?大家戴着面具交往,不难受吗?

修改:后句改为“有时,真实容易被人利用,成为居心叵测的不法之徒的工具。

七、偷换概念。阐述中,偏离中心论点,偏离关键词,把中心概念偷换为相似或有关概念。

1、真实就是彼此心中的信任。(绵阳三诊作文)

分析:把“真实”与“信任”混为一谈了。

修改:有时,真实就是不欺不诈,彼此信任的真诚。

2、一个人,费尽千辛万苦走过沼泽遍布的森林,终于来到边缘。喜悦让他忽略了试探,不幸陷入沼泽。第二个人坚信第一个人脱险,也跟着足迹前行,最后仍陷入沼泽。只因他对将要脱困的美好盲目的信任。(同上)

分析:该考生欲论述“真实最好”,这里叙述的是一个反面事例。可是在叙述事例之后,并未揭示出“真实”的内涵,并未论述不真实的危害来。

修改:只因他没有仔细观察真实的足迹,未曾关注已经变化的情况,前面足迹突然消失,依然前行,怎能不跌入沼泽?

 

处 方

1、概念清。凡是论述中尤其是中心句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必须弄清内涵与外延。不宜生硬的粘贴。比如“真实”,内涵是符合客观规律,包括所有揭示(反映)了客观规律的情形。

2、命题真。凡是表达观点态度的判断句,必须是一个真实性可靠、表达严密的句子。不得自相矛盾、夸大其词、片面偏激等。

3推理行。原命题和推导出来的命题,必须同真同假,这才有推导的可行性。也即只能由原命题推导为逆否命题。用数学语言表述为:若pq成立,若-p-q成立。归纳推理时,选择的依据(事例)要尽可能多,推理才具有可行性。

4、关系紧。事例与论点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关系。事例叙述之后,必须以论点为轴心,进行分析论述。而且,这分析论述不是简单的把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添加在事例之后。

要求考生平时作文时,多动脑,勤思维严训练宝剑锋从磨砺出,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就会缜密起来;长此以往,习惯一旦养成,我们的论述就能达到天衣无缝的境地。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